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:分派电影(点击查看原文)
以下文章属于真心推荐,真烂片具有「人传人」现象,一定要看。
一定要看。
《遗落家庭》
Relic
《遗落家庭》和《遗传厄运》因为译名和独栋房子,家庭关系的“撞车”,有人说这是不是姊妹篇?
遗传厄运不管别人怎么说,对我来说,算是恐怖喜剧,前半段是中规中矩,冗长的铺垫,几个虚头花脑的恐怖点穿插着对一家人,人物关系的提示,最后十分钟直接起飞,男主被飞起来的妈妈,追着跑遍了整栋房屋,给观众炫耀独栋大别墅的片段,我看的笑到想死。
(妈妈,你何苦呀?
要什么直接讲啊!一副臭脸飞起来追赶,做儿子的压力真的好大。)
容易代入进去的屏幕前的带孝子们,没有被鬼吓出冷汗,倒是回想到自己和母亲矛盾...
啊,噩梦。
所以遗传厄运当时在我的年度片单里绝对排得上号。
而遗落家庭,国内影评号、字幕组,使用的是差不多的一套文案,抱着这样的心情去看遗落家庭的时候,惨了。
对编写宣传文案的作者我送出365个祝福。
根本不是姊妹篇,毫无关系!
假使遗传厄运是火,最后能把你的情绪顶上去,那么遗落家庭是一潭死水,加冰块倒灌**
想到将这两部电影虚假宣传打包推销给观众的人,也是欺诈鬼才。
观众两部都看了的话,落差感大到很难不把受骗过程往名叫「冰火两重天」的特殊项目上想。
01
浓缩是精华,长度or硬度,不难选。
《遗落家庭》电影开头,是古古怪怪一家人。
忙碌的母亲带着年轻的女儿回来处理老年痴呆老母亲的失踪事宜。
祖孙三代构成:
超级年迈者(孤寡老人养老视角)
中年女子(上有老,下有小,脸上写满中年人的疲惫)
年轻小女孩(需要热闹,可是生活平淡,同母亲不和)
电影用工具人邻居龙套对老年人状态诡异的描述,和女主的梦境,神秘老屋,倒转的祖宅结合,试图营造出抽丝剥茧的推理感。
可是镜头拍的极差,有关梦境作为一部电影,居然出现了素材重复使用的情况,更不要提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、切换(蒙太奇),梦境突然出现,母女突然争吵,天黑了,天亮了,孤寡老人做手工蜡烛。
这些镜头叠加的很乱,像是在看学生小组的视频作业。
20分钟过去了,30分钟过去了,50分钟过去了。
我们知道了祖孙三代关系不好,现代都市人的冷漠,孤寡老人的形势严峻,但是,也就仅此而已,干巴巴的,样板戏式的台词,一个又一个短语,在概括角色关系。
对于小女儿的角色而言,本身演技不佳,台词设计上单薄,导致前期铺垫不够,小女儿对祖母只是感到疑惑和厌恶。
怎么可能在后期会为自己母亲和外祖母的母女情突然落泪,还自愿牺牲自己呢?
祖宅中的恐怖点节奏很烂,当你以为3处虚晃一招,导演总要杀个回马枪给个2秒恐怖镜头时,NO,啥也没有,这一部分结束了。祖孙三人又在谁也不理谁。
而全片感觉最花钱的地方,特技演员终于上了的时候,剪辑成了深情音乐MV??
看久了,你甚至期待,特技演员不如披着三层皮套,表演一个摘皮套算了,都看了一个多小时了,是观众不配吗?
他妈的,这片儿里的恐怖点,你不用心点,不回看,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?
四年了,从没这么「用心」的看过一部电影。
包括作为一部主打灵异元素的电影对特效的吝啬。
也是令人极度无语的地方。
老太太撩头发:
老太太原地失禁:
尿液把地板灼烧了。。
这,这是需要铺垫3分钟的恐怖镜头吗?给一点点特效也不至于把观众尬住。
单从电影制作的角度,《遗落家庭》奇烂无比!!一个10分钟的关爱老人的公益题材,如果你不善待自己的父母,你以后也会有一样的下场。这样的孝道题材,对于亚洲国家来说,这部电影太浅了。
如果是10分钟的公益电影,看到老人换皮那段,也许还是发人深省的。可是一个多小时的长度,依然只是讲述了黑色诅咒,更多剧情没有。
《遗落家庭》影片中,有一个疏漏,结尾只顾着升华,没有解释。
角色回忆,曾经自己在祖宅看到过父亲身上有个黑色的怪物:
和小女儿得到的另一条线索还有母亲的神秘小屋梦境结合。
黑色诅咒早就存在了。片中的祖母在祖宅中换皮,成为黑色怪物,而初始的黑黑色怪物根据线索,应该是来自于母亲梦境的神秘小屋,有关小屋是疑似是虐待老人,将生病的老人故意关进小屋,并人为封闭了屋子,让老人自生自灭。
这一段其实还比较顶,如果是小女儿去揭开这段历史,直接遭遇黑色怪物,这个发展可能就更像是一部恐怖片的节奏。
而正片里,小女儿的角色是在祖宅发现神秘空间,面对空气,喘息、尖叫、跑来跑去。这一段陷入无限空间的跑跳戏份,长达十几分钟。
对虐待老人事件的揭露,也只是停留在简陋的画册和台词里。
按照观感,豆瓣的评分还是高了。
尤其是宣传语的造假,烂番茄100%这种手段的蓄意炒作,给3分,是客观的分数。
国内对短片导演和电影导演在作品技术把控上的误会,在之前的佩奇广告热搜事件上也能窥知一二。
隔行如隔山,跨界制作,还没有专业的枪手在监制指导,太折磨受众了。一看到是热门片子,国外影评人热推,国内影评人就跟着推,还是不收钱的,盲目推崇,这种风气是应该跪下给《小时代》道歉的程度。
02
如果有可能,谁不想当个富有的小孩。
只要是主题有升华的片子,有人是觉得烂,有人却在评价完烂的时候照样哭得很大声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难道是我们这种将电影质量放评判标准第一的人铁石心肠了?
我尝试揣摩出,哭的点在哪里?
然后我想到了,哭的人不是在哭孤寡老人,是在哭自己。哭自己没用,你不是一个富有的人,你过着不高不低的生活,你也渴望那些名利,渴望虚荣浮华,偶尔小资的背后是自己在人前装佛系,背后在当个“奋斗逼”。
像影片中两个变成黑色怪物的老人,他们的老人赡养问题都是因为「穷」,治不起病,请不起护工,不方便把老人带在身边照顾,归根结底还是穷啊。
老人和子女的关系,当老人60往后,如果生重病选择不治疗,去世后,子女便可以拿到一笔遗产。
如果选择拿钱给老人治病,老人仅是一套房产作为遗产,那给老人自己治病都是不够的,老人的赡养花费像是一座大山压在正处在中年的子女身上。
如果按照以上的说法,那么影片里被关小屋里自生自灭的故事,残忍度便升级了。
“如果你也是影片中的子女,也你会做出同样的选择。”
这是对标中年人的视角。一对夫妻有孩子要养,还有四个老人需要照顾,而此时祖父、祖母若是也在...说的更残忍一些,现代医学一直在发展,许多不治之症,愿意花钱不说根治,延缓病患的寿命是可以做到的。
世上不能治的病:
《遗落家庭》中,女主(母亲)和自己的老母亲达成了和解,她触摸着撕掉人皮后的黑色部分,她将小女儿推出门,自己陪着老母希望诅咒就此终止。
可是真的能终止吗?
她自己身上也出现了“黑斑”。
这是一个虐待老人,拒绝赡养到自然死亡的诅咒闭环。
如果对标年轻人视角,有了父母第一代的奋斗,至少成了有房产的人,有的人买了自己的房子,有的人换了更好的地区生活,如果站在老人的角度,也许认为只要饿不死,子女降低自己的生活舒适度来照顾老人,应该不难吧?
但站在子女的角度,他们同样面临着生活里的痛苦,在社会上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,有稳定收入没错,可是也有固定的支出,有1套甚至多套房没错,可是将房子变成金库是一回事,还挺富足的,感恩父母,变成医疗花费就是另一回事,仿佛生活中的不幸,便是即将要掠夺走这些账户里的安全感的父母带来的。
年迈的老人,变成了提款机,变成了催命符。
尤其是这些痛苦不被理解,严峻的社会问题在被讨论的时候,角度相当片面没有理解,没有劝慰,有苦没处谈的时候,极端的事情发生了:
片中母亲的身上出现黑斑,预示着,未来她的后代同样在老人赡养方面也是选择了放弃。
当她自己带着叛逆的时常和自己吵架的女儿,要去祖宅处理自己老年痴呆母亲的事务时,她很崩溃。
不过挺遗憾的是,影片剧本真的很差,对中年人角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放弃了剧情创作。
鬼可怕吗?生活够糟的话,可能你得和鬼表示:
“稍等一下,我忙完手头的事情再接待你。”
2020年,00后都20岁了,人物画像,也换成新鲜的。
小镇青年、农村贫困户,这些词语在近两年出现的不多。消费主义和强大的物流快递,让我们产生了大家经济条件都不错的感觉。
所以有人提出了「中产小孩」的概念。
中产小孩,是指,当下城市里,家庭条件中等,不高不低,父母给予厚望,被夹在中间的孩子。
光是「夹在中间」四个字就足够痛苦了。
自己赚钱自己花,不用交给父母,购物节、生日还从父母那儿拿点儿,车和房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,对应的就是,需要和父母多多接触,25谈恋爱,30岁前结婚,40岁是不是离婚不重要,但是需要取得亲生孩子带在身边的成果,安父母的心。
人得到了温饱,就会想要更多,梦想,工作价值感,周围人的喜爱度,网上的点赞数。
这些中产小孩此生最大的快乐,大概率是在初中,初中之后,中产小孩会明显感受到,有的人是奋斗逼,就是比你穷,但是精神富足,有着远大的目标,人生就是坚定不移的朝着目标前进。
比中产小孩富的人呢?物质上的富足导致,中产小孩发个带名牌LOGO的炫富朋友圈也要斟酌一下,如何才能让比我穷的人看明白我在炫富,比我富的人又不至于觉得我肤浅,至少在网上穷人必须显得比富人精神富足。
中产小孩都很无用吗?只知道啃老,也不是。
也有中产小孩是经济自由脱离家庭成功的,可是这种不花家里钱的态度更加惹怒了双亲,经常有中产小孩在网络上抱怨、控诉、憎恨,自己的父母痴迷于买保健品、电信诈骗、参加一些封建迷信活动,往骗子手里送钱。
因为外逃家庭的中产小孩和父母关系不亲密,父母也没有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报警想要追回损失,父母还在帮着骗子隐瞒自己的孩子。
这种背叛感和陌生感,比损失金钱更加难受。
弄清这些,我们再问一次老人赡养问题,大家就很敢选择相信,多数人会在老人赡养问题上选择弃养,或有意无意的合法的让老人勇敢迈向死亡的「艰难选择」
新时代的另一个问题,曾经的老人和时代脱节,喜欢宅在家,很早就坐轮椅,卧床,有些深受中华孝道文化影响,自觉不给子女“添麻烦”,拒绝高额医疗治疗,拒绝和子女居住,还有老人离家出走想要死在外面,这样子女就不用为难了,等派出所通知,遵循流程办后事就行。
而现在的老人,身体保养的相对不错,不听子女的话是因为偏执,不信任,而不是生理原因。作为大家长,作为监护人,他们是后浪,可是只要他们想要,就能贯彻「生命在于折腾」这句话。
父母生二胎要求女儿抚养闹上法庭事件专家回应:
中产小孩的底气,是父母不需要赡养,父母有存款有保险,真的遇到大问题,家里还有房产可以卖,卖房子也解决不了的话,就是放弃了,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的。
所以,中产小孩年纪轻轻就得狂盯着父母的钱,败家子,只要不去违法,生活里用钱是细水长流,最怕的就是父母的钱支出并不需要通知20多的孩子,投资理财和创业,试问,谁家的父母没有踩过雷?
每个中产小孩也被父母用钱伤害过。
“不听话,别想要钱!父母的钱就这么好要吗?再不听话,给别人也不给你!”
“看看房产证上写的谁的名字,你不服,你滚出去。”
“你知道结婚要花多少钱吗?你不睁大眼睛找个条件好的,一次成功,我们家贴得起啊?”
中产小孩恨父母吗?毫无疑问,恨的,一生中至少有100次,幻想有富豪爹来认亲,说,是在医院抱错了,你不是普通家庭的孩子,你是有“皇位”要继承的孩子!
如果家里再有钱一点就好了,至少你叛逆的时候,离家的时候,不需要担心家里会因为钱的问题,突然崩塌。
写到这儿,我再次爱上恐怖片了,虚构的题材淡化了丑陋,灵异是人们既想要揭露问题,又能安全逃避的好手段。
子女和父母的赡养问题,就像这部电影的评价一样,不可忽视的丑陋,不能不停止的对美好结局的希冀。
恨是真的。
爱也是真的。
在爱恨交织间,人沸腾着,人们的愤怒像是开水壶发出的尖叫,好吵,听到就想关掉。
如果你也不想再看低分作品推荐,在评论区打1。
需求数达标的话,定期以身试毒片单推送,安排!热门更新会以近期片单的短评形式出现,低分作品再不占用一篇完整推送份额,